印度吉瑞替尼
6 2025-08-13
博舒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ML 的发病与费城染色体密切相关,其产生的 Bcr-Abl 融合蛋白具有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使白血病细胞不受控制增殖。博舒替尼能精准抑制 Bcr-Abl 激酶,阻断异常信号传导,遏制白血病细胞生长与存活。同时,它对 Src 家族激酶(如 Src、Lyn 和 Hck)也有抑制作用。与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相比,博舒替尼阻断 Bcr-Abl 磷酸化所需浓度更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多种基因突变(如 BCR-ABL 基因扩增、Y253F、E255K 及 D276G 基因变异等)依然有效。
博舒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慢性、加速或急变期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尤其适用于之前治疗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此外,新诊断为慢性期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的成人患者也可适用。
博舒替尼为口服药,推荐剂量因患者情况而异。新诊断为慢性期 Ph+ CML 的成人患者,推荐剂量 400mg,每日 1 次,随餐服用;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 Ph+ CML 成人患者,推荐剂量 500mg,每日 1 次,随餐服用。药物需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漏服剂量超过 12 小时,无需补服,按预定时间下次服用即可。
肝功能不全患者推荐剂量 200mg;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 30-50mL/min 者,初始剂量 300mg;肌酐清除率<30mL/min 者,初始剂量 200mg。
治疗中博舒替尼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20%)包括消化系统的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血液系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全身症状如发热、疲乏、无力、水肿;感染方面的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实验室检查可见 AST 及 ALT 升高;肌肉骨骼的关节痛、腰痛;神经系统的头痛、头晕;呼吸系统的呼吸困难、咳嗽以及皮肤的皮疹、瘙痒等。
严重不良反应涉及胃肠道毒性、骨髓抑制、肝毒性、液体潴留等。如转氨酶升高≥5×ULN,需暂停用药,直至恢复至<2.5×ULN,再以 400mg 剂量开始;转氨酶升高≥3×ULN 伴胆红素升高≥2×ULN,ALP<2×ULN,应停药。3-4 级腹泻需暂停用药,恢复至≤1 级后,以 400mg 剂量开始。
使用博舒替尼有诸多注意事项。治疗开始前和过程中,须定期监测 ALT、AST 和胆红素,因药物可能导致肝酶升高。育龄期女性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且至少坚持到治疗结束 1 月后,孕妇禁用,因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同时,避免与中效、强效 CYTP3A4 或 P 糖蛋白抑制剂合用,否则会使本品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也不能与中效、强效 CYP3A4 诱导剂合用,以防明显降低本品血药浓度。
博舒替尼为 CML 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选择,尽管使用中需关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能帮助患者更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