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维罗非尼

2025-08-13

维罗非尼:BRAF 突变黑色素瘤的精准靶向药

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维罗非尼的出现开启了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作为首个针对 BRAF V600E 突变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它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改变了传统治疗效果有限的困境。

作用机制:阻断突变 BRAF 的致癌信号

维罗非尼的作用靶点明确,主要针对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BRAF 是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的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当 BRAF 发生 V600E 突变时,会持续激活下游 MEK-ERK 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


维罗非尼能高度选择性地与突变 BRAF 蛋白结合,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阻断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种精准靶向特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化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

临床应用:聚焦 BRAF 突变黑色素瘤

维罗非尼主要用于治疗经检测确认存在 BRAF V600E 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显著疗效:Ⅲ 期 BRIM-3 试验显示,与传统化疗相比,维罗非尼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从 9% 提升至 57%,中位总生存期从 9.7 个月延长至 13.6 个月,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存在 BRAF V600E 突变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维罗非尼也展现出一定的颅内抗肿瘤活性,部分患者的脑转移病灶可得到控制。但需注意,该药对野生型 BRAF 黑色素瘤患者无效,用药前必须进行 BRAF 基因突变检测。

用法用量与不良反应管理

维罗非尼为口服薄膜衣片,推荐剂量为每次 960mg,每日两次,空腹或随餐服用均可,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压碎。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皮疹、脱发、疲劳、光敏反应、恶心等。严重不良反应可能涉及皮肤鳞状细胞癌(cuSCC)、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QT 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皮肤变化,出现新的皮肤病变应及时评估;定期进行心电图和电解质检查,避免与延长 QT 间期的药物联用;外出时注意防晒,减少光敏反应风险。


若出现 3 级及以上不良反应,需暂停用药并调整剂量(如减至 720mg 每日两次,必要时进一步减至 480mg 每日两次),严重者需永久停药。


维罗非尼凭借精准的靶向作用,成为 BRAF V600E 突变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药物。随着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如与 MEK 抑制剂联用),其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印度利妥昔单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