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维罗非尼
5 2025-08-13
在癌症治疗领域,多发性骨髓瘤一直是难题。帕比司他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帕比司他是一种新型、广谱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正常细胞中,HDAC 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HDAC 活性异常升高,导致基因表达紊乱,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并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支持作用。
帕比司他进入人体后,能与 HDAC 特异性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促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乙酰化的组蛋白会使染色质结构变得松散,让原本被抑制的抑癌基因得以表达。一方面,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骨髓瘤细胞死亡;另一方面,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打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帕比司他在临床上主要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曾接受至少两种既往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及免疫调节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多项临床试验数据表明了其显著疗效。在关键的 Ⅲ 期临床试验中,联合治疗组与仅使用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得到了明显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 5.8 个月提升至 10.6 个月。客观缓解率也大幅提高,联合治疗组达到 59.8%,远高于对照组的 41.1%。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完全缓解,即体内检测不到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指标。
帕比司他为口服剂型,推荐剂量为每周口服三次,每次 20mg,需在进食后随水吞服。硼替佐米推荐剂量为皮下注射 1.3mg/m²,在第 1、4、8 和 11 天给药;地塞米松推荐剂量为每天 20mg,在帕比司他给药当天及之后的一天服用。
一个治疗周期为 21 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病情进展,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周期。例如,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或非血液学毒性(如腹泻、疲劳等),可能需要暂停用药或减少剂量。
帕比司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疲劳、恶心、外周水肿、食欲减退等,大多数为轻至中度,通过对症治疗或调整剂量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心律失常等。
患者在使用帕比司他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定期复查。同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因为帕比司他可能与部分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帕比司他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癌症治疗领域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