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舒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025-08-15

博舒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博舒替尼作为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药,常见不良反应需重点关注,多数可通过监测和干预控制。

血液学毒性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25%-35%,Ⅲ-Ⅳ 度占 10%-15%,治疗前 2-3 个月易出现,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轻度减少每周监测血常规;严重时暂停用药,恢复至≥50×10⁹/L 后以原剂量 80% 重启,必要时输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20%-30%,Ⅲ-Ⅳ 度占 8%-12%,增加感染风险。发热≥38.5℃需就医,必要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抗感染。贫血发生率 15%-20%,多为轻中度,血红蛋白<80g/L 时考虑输血或调量。

胃肠道反应

腹泻发生率 40%-50%,轻中度为主,严重占 5%-10%。初期常见,轻度可调整饮食(避油腻辛辣)和补液;严重用洛哌丁胺,持续 48 小时以上需停药,改善后降剂量重启。

恶心呕吐发生率 25%-35%,轻度为主。建议餐后服药,必要时用昂丹司琼等止吐药。腹痛和消化不良占 10%-15%,少食多餐可改善,无需特殊处理。

肝脏不良反应

ALT/AST 升高发生率 15%-20%,Ⅲ-Ⅳ 度占 5%-8%,1-2 个月易出现。治疗前查基线肝功,期间每 4 周监测。轻度升高(<3 倍上限)密切观察;中度(3-5 倍)暂停用药,恢复后降剂量;重度(>5 倍)需永久停药。

总胆红素升高约 5%-10%,多轻度且伴肝酶升高。若伴皮肤黄染、尿色加深,需排查肝损伤或胆道疾病,必要时做影像学检查。

其他常见反应

乏力疲劳发生率 30%-40%,轻中度为主。合理休息、适度散步可改善,多数能适应。

皮疹发生率 10%-15%,多为轻中度斑丘疹,局部用激素软膏缓解。严重皮疹(如剥脱性皮炎)需停药,缓解后降剂量,发生率不足 2%。

液体潴留(水肿、胸腔积液)发生率 15%-20%,多为轻度外周水肿。限盐 + 利尿剂(如呋塞米)可控制,严重积液需停药引流后再评估。

管理原则

遵循 “早期监测、分级处理”。治疗前评估血常规、肝功、心功能,识别高风险人群。前 3 个月每 2 周查血常规和肝功,之后每月 1 次;每 3-6 个月评估心功能和液体潴留。

Ⅲ-Ⅳ 度不良反应需停药,恢复后降剂量(如 500mg→400mg)重启。永久停药率约 5%-10%。

≥65 岁、肝功能不全者从 400mg 起始,加强监测。合并心血管病者需监测血压和心功能,避免液体潴留加重负担。

上一篇:印度博舒替尼与其他药物存在哪些相互作用?
下一篇:印度博舒替尼漏服一次该如何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