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维罗非尼
5 2025-08-13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通过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和直接抗肿瘤三重作用机制,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核心作用,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
来那度胺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多元。作为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它保留了免疫调节活性并降低了神经毒性:一方面通过激活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应;同时还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骨髓瘤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来那度胺具有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口服便捷的优势,且能与多种药物协同增效。
来那度胺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获批,主要适应症包括:
多发性骨髓瘤(MM):与地塞米松联用,用于初治及复发 / 难治性 MM 患者,可作为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方案;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用于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初治患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用于治疗伴有 5q 缺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低危或中危 - 1 MDS 所致的输血依赖型贫血。
套细胞淋巴瘤(MCL):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治疗(包括硼替佐米)后复发或进展的患者。
来那度胺为口服胶囊剂,需整片吞服,具体剂量因适应症而异:
多发性骨髓瘤:推荐起始剂量为 25mg,每日 1 次,每 28 天为一个疗程,前 21 天服药,后 7 天休息,联合地塞米松 40mg 每周一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推荐剂量为 10mg,每日 1 次,连续服药 21 天为一个疗程,随后停药 7 天。
套细胞淋巴瘤:推荐剂量为 25mg,每日 1 次,连续服药 21 天,停药 7 天为一个疗程。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者需降低起始剂量并延长给药间隔。
来那度胺的不良反应以血液毒性和血栓风险为主要特征:
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重时需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必要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血栓风险:静脉血栓栓塞(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较高,尤其与地塞米松联用时,需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等症状多为轻中度,可通过饮食调整或对症用药缓解。
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较为常见,通常无需停药,严重时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及时干预以保障治疗安全。
临床研究证实,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可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 7 年以上,大幅降低复发风险。作为口服药物,它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成为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用药期间需注意:来那度胺具有致畸性,孕妇绝对禁用,育龄男女需严格避孕;治疗前需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与其他骨髓抑制药物联用,以防加重血液毒性;接种活疫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那度胺凭借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已成为血液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与更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