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塞利尼索

2025-08-13

塞利尼索: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的抗肿瘤新选择

塞利尼索(Selinexor)是全球首款获批的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通过抑制核输出蛋白 XPO1(exportin 1)的功能,阻断肿瘤抑制蛋白的核输出,恢复其抗肿瘤活性,为多种难治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

在正常细胞中,XPO1 负责将多种蛋白质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其中包括 p53、p21 等关键肿瘤抑制蛋白。肿瘤细胞常通过过度表达 XPO1,将肿瘤抑制蛋白 “驱逐” 出细胞核,导致其功能失活,从而促进肿瘤增殖。塞利尼索通过与 XPO1 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其核输出功能,使肿瘤抑制蛋白在细胞核内累积并重新激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塞利尼索具有独特的作用靶点,对多药耐药肿瘤仍可能有效,且能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获批适应症

目前塞利尼索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主要适应症包括:

  • 多发性骨髓瘤(MM):与地塞米松联用,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 4 线治疗且对至少 2 种蛋白酶体抑制剂、2 种免疫调节剂和抗 CD38 单克隆抗体耐药的复发 / 难治性 MM 患者;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用,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 1 线治疗的 MM 患者。

  •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 2 线治疗的复发 / 难治性 DLBCL 成人患者,包括滤泡性淋巴瘤转化的 DLBCL。

此外,塞利尼索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神经母细胞瘤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潜力。

用法用量与给药方式

塞利尼索为口服片剂,需空腹服用(服药前 1 小时和服药后 2 小时内禁食),具体剂量因适应症而异:

  • 多发性骨髓瘤(与地塞米松联用):推荐剂量为 80mg,每周第 1 和第 3 天服用,地塞米松 20mg 同步给药。

  •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推荐剂量为 60mg,每周第 1 和第 3 天服用。

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压碎或打开胶囊。治疗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可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如降至 60mg 或 40mg 每周两次)。

常见不良反应及管理

塞利尼索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核输出抑制相关,常见包括: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是最常见症状,可在用药前预防性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 血液毒性: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重时需暂停用药并给予支持治疗。

  • 疲劳与乏力:多数患者出现轻至中度疲劳,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常见,需定期监测血钠水平,必要时补充钠盐。

  • 感染风险增加:因免疫抑制作用,需警惕呼吸道感染等,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不良反应多可通过剂量调整、对症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控制,严重时需永久停药。

临床价值与注意事项

临床研究显示,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重耐药骨髓瘤的客观缓解率达 25.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 3.8 个月;治疗复发 / 难治性 DLBCL 的客观缓解率为 29%,为绝境中的患者提供了生存机会。

用药期间需注意:孕妇禁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治疗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危险机械;避免接种活疫苗;与强效 CYP3A 抑制剂联用时需降低剂量,以防血药浓度过高。

塞利尼索作为全新机制的抗肿瘤药物,打破了难治性血液肿瘤的治疗困境,为多重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独特的作用靶点也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核输出调控的新领域。

上一篇:印度来那度胺
下一篇:印度依鲁替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