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维罗非尼
5 2025-08-13
依鲁替尼(Ibrutinib)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阻断 B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已成为多种 B 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的核心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
BTK 是 B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在 B 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存活中起重要作用。依鲁替尼通过与 BTK 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Cys481)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 BTK 活性,阻断下游 PI3K/AKT、NF-κB 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依鲁替尼具有靶向性强、选择性高的特点,能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安全性更优。
目前依鲁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主要适应症包括: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用于初治或复发 / 难治性患者,可单药或联合治疗。
套细胞淋巴瘤(MCL):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患者,是复发 / 难治性 MCL 的重要治疗选择。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用于治疗有症状的 WM 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 IgM 水平。
边缘区淋巴瘤(MZL):用于既往接受过抗 CD20 治疗的患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响应不足的成人患者。
依鲁替尼为口服胶囊剂,推荐剂量因适应症而异,需整粒吞服,不可打开、咀嚼或溶解:
CLL/SLL:每日 420mg(3 粒 140mg 胶囊),每日一次。
MCL:每日 560mg(4 粒 140mg 胶囊),每日一次。
WM:每日 420mg,每日一次。
MZL:每日 420mg,每日一次。
cGVHD:每日 420mg,每日一次,需持续治疗直至 cGVHD 完全缓解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轻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降低剂量,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依鲁替尼的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常见包括:
出血风险:如鼻出血、瘀斑等,与 BTK 抑制导致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治疗期间需避免使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严重出血需暂停用药。
感染:由于免疫功能受影响,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需注意预防,出现感染时及时抗感染治疗。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可通过饮食调整或对症用药缓解。
心血管反应:少数患者出现高血压、房颤,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异常时给予降压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疲劳与肌肉疼痛:通常随治疗进展逐渐减轻,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临床研究显示,依鲁替尼能显著延长 B 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如 CLL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超过 5 年,复发 / 难治性 MCL 患者客观缓解率达 65%。
用药期间需注意:有严重出血病史者慎用;房颤患者需评估血栓风险并抗凝治疗;孕妇禁用,育龄患者需采取避孕措施;避免与强效 CYP3A 抑制剂联用,以防增加血药浓度。
依鲁替尼凭借精准的靶向作用和优异的疗效,已成为 B 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的里程碑药物,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推动了血液系统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