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雷莫芦单抗

2025-08-13

雷莫芦单抗: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新药

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提供营养,VEGFR-2 是调控血管生成的关键受体。雷莫芦单抗通过与 VEGFR-2 的胞外结构域结合,阻止 VEGF-A、VEGF-C、VEGF-D 与其结合,抑制受体激活及下游信号传导,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最终抑制肿瘤增殖。与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相比,雷莫芦单抗对 VEGFR-2 的靶向性更强,亲和力更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可单药或联合化疗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获批适应症

目前雷莫芦单抗已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多种实体瘤治疗,主要适应症包括:


  • 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或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可单药或联合紫杉醇使用。

  •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与多西他赛联用,用于含铂化疗后进展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用,用于既往接受过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和氟嘧啶治疗后进展的患者。

  • 肝细胞癌:用于甲胎蛋白(AFP)≥400ng/mL 且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用法用量与给药方式

雷莫芦单抗为注射用无菌溶液,需经静脉输注给药,具体剂量因适应症而异:


  • 胃癌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单药治疗剂量为 8mg/kg,每 2 周一次;联合紫杉醇时剂量为 8mg/kg,每 2 周一次,输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

  • 非小细胞肺癌:与多西他赛联用,剂量为 10mg/kg,每 3 周一次,输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需在多西他赛之前给药。

  • 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用,剂量为 8mg/kg,每 2 周一次,输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

  • 肝细胞癌:剂量为 8mg/kg,每 2 周一次,输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
    用药前需用生理盐水稀释,输注期间及输注后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及管理

雷莫芦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血管生成抑制相关:


  • 高血压:最常见不良反应,治疗前需控制血压,治疗中定期监测,必要时给予降压药。

  • 蛋白尿:可能出现尿蛋白升高,严重时需暂停用药,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 出血:包括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等,有严重出血风险患者禁用,治疗中需观察出血症状。

  • 胃肠道穿孔:发生率较低但严重,表现为腹痛、发热等,出现后需立即停药并手术干预。

  • 输液反应: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首次输注需缓慢,出现反应时及时对症处理。


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可有效管理,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

临床价值与注意事项

临床研究显示,雷莫芦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如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从 3.8 个月延长至 5.2 个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从 9.1 个月延长至 10.5 个月。
用药期间需注意:有严重血栓病史者慎用;孕妇禁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与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时需警惕毒性叠加。

雷莫芦单抗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为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标准治疗失败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

上一篇:印度依鲁替尼
下一篇:印度艾乐替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