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舒替尼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025-08-15

博舒替尼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博舒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尤其适用于对伊马替尼等一线 TKI 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其作用机制围绕抑制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展开,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内的致癌信号通路,阻断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靶向 BCR-ABL 融合蛋白

CML 的发病核心机制是 9 号染色体与 22 号染色体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产生BCR-ABL 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持续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异常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 JAK-STAT、PI3K-AKT、RAS-MAPK),导致造血干细胞不受调控地增殖,形成白血病细胞克隆。
博舒替尼通过与 BCR-ABL 蛋白的 ATP 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抑制其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存活。与早期 TKI 相比,博舒替尼对 BCR-ABL 的抑制活性更强,尤其对携带伊马替尼耐药突变(如 Y253H、E255K/V)的 BCR-ABL 蛋白仍有显著抑制作用。

抑制其他致癌酪氨酸激酶

除 BCR-ABL 外,博舒替尼还可抑制多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增强其抗肿瘤效应:


  • SRC 家族激酶:包括 SRC、LYN、HCK 等,这些激酶在 CML 细胞中常异常激活,参与调控细胞增殖、黏附和耐药。博舒替尼对 SRC 家族激酶的强效抑制,可阻断其介导的 survival 信号,协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 c-KIT 和 PDGFR:部分 CML 患者存在 c-KIT 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博舒替尼对这些激酶的抑制可进一步减少肿瘤细胞的生存信号。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

通过阻断 BCR-ABL 及相关激酶的活性,博舒替尼可逆转白血病细胞的恶性表型:一方面,抑制下游抗凋亡通路(如 BCL-2 家族),解除对凋亡的抑制,促使白血病细胞启动凋亡程序;另一方面,恢复正常造血细胞的分化信号,促进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减少未成熟白血病细胞的积累。此外,博舒替尼还可抑制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降低其黏附能力,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综上,博舒替尼通过精准靶向 BCR-ABL 融合蛋白及其他关键致癌酪氨酸激酶,多维度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信号、诱导凋亡并抑制耐药相关通路,为 Ph+ CML 患者,尤其是耐药或不耐受一线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其多靶点抑制特性使其在克服部分 TKI 耐药突变中具有独特优势。

上一篇:印度博舒替尼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效果更好?
下一篇:印度塞利尼索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