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依鲁替尼与中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吗?
0 2025-08-15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来那度胺治疗中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之一,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发生率较高。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关键免疫细胞,其计数降低会增加感染风险,需及时干预以保障治疗安全。以下是具体应对策略: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建议每 1-2 周检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重点关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可分为四级:
分级评估是制定干预措施的基础,轻度减少可密切观察,中重度减少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当中性粒细胞减少达到 3 级或 4 级时,需根据严重程度调整来那度胺剂量:
对于中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有反复感染史的患者,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
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需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升骨髓造血功能:
总之,来那度胺治疗期间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通过密切监测、及时调整剂量、合理使用升白药物、加强感染预防等综合措施应对。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沟通,以平衡治疗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