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帕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5 2025-08-13
西妥昔单抗作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其疗效与特定基因状态密切相关,治疗前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获益人群并规避耐药风险,核心检测项目如下:
RAS 基因检测是西妥昔单抗治疗前的必查项目,包括 KRAS 和 NRAS 两个基因,需覆盖关键突变位点:
检测范围:需明确 KRAS 第 2、3、4 外显子(如 G12D、G12V、G13D 等热点突变)和 NRAS 第 2、3、4 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其中 KRAS 第 2 外显子突变最为常见,占 RAS 突变的 70%~80%,而第 3、4 外显子及 NRAS 突变虽发生率较低(约 10%~15%),但同样会导致耐药。
临床意义:RAS 野生型(无上述突变)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而 RAS 突变型患者无法从治疗中获益,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国内外指南均明确将 RAS 野生型作为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核心分子标志物。
BRAF 基因检测需同步进行,重点关注 V600E 突变:
检测范围:主要检测 BRAF 第 15 外显子的 V600E 突变,这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 BRAF 突变类型,发生率约 5%~10%。
临床意义:BRAF V600E 突变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此类患者即使 RAS 野生型,西妥昔单抗单药疗效也有限,临床多建议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如双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或优先选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BRAF 突变状态可帮助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场景和研究进展,部分情况下需补充以下检测:
EGFR 基因扩增或突变:虽不常规推荐,但对于晚期耐药或罕见病例,检测 EGFR extracellular 域突变(如 S492R)可辅助判断耐药机制,指导后续治疗调整。
微卫星不稳定(MSI)/ 错配修复缺陷(dMMR):MSI-H/dMMR 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响应较好,若患者同时为 RAS 野生型,需综合评估西妥昔单抗与免疫治疗的优先顺序,此类检测有助于个体化治疗决策。
检测时机:应在西妥昔单抗治疗开始前完成,优先使用肿瘤组织样本(如手术切除标本或活检组织);若无法获取组织,可考虑采用循环肿瘤 DNA(ctDNA)液体活检,但需确保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技术要求:推荐使用二代测序(NGS)或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等标准化方法,确保覆盖所有关键突变位点,避免漏检。检测报告需明确突变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清晰依据。
必查项目优先:RAS(KRAS+NRAS)和 BRAF 检测是基础,缺一不可,直接决定西妥昔单抗的适用性。
动态检测需求:对于治疗过程中疾病进展的患者,建议重新检测 RAS、BRAF 等基因,排查是否出现继发性突变导致耐药,指导后续治疗方案调整。
避免过度检测:无需常规检测与西妥昔单抗疗效无明确关联的基因(如 PIK3CA),以免增加医疗负担和决策复杂性。
综上,西妥昔单抗治疗前需核心检测 RAS 家族(KRAS+NRAS)和 BRAF 基因,重点明确是否存在耐药相关突变,这是筛选获益人群、优化治疗方案的关键,临床需严格遵循检测规范,确保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