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帕比司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核心作用机制与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特异性抑制密切相关。作为广谱 HDAC 抑制剂,帕比司他通过调控细胞表观遗传修饰,纠正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异常基因表达模式,从而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并增强其他药物敏感性,其作用效果直接依赖于对 HDAC 活性的阻断。
在分子层面,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催化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质结构松散,促进转录因子结合并激活基因表达;而 HDAC 则负责去除乙酰基,导致染色质浓缩,抑制基因转录。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存在 HDAC 异常激活,这种失衡会导致抑癌基因(如 p21、p53)因染色质浓缩而沉默,同时原癌基因持续激活,驱动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耐药及逃避免疫监视。
帕比司他通过与 HDAC 的活性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其去乙酰化功能,这是其发挥作用的核心环节。作为广谱抑制剂,它可同时抑制 Ⅰ 类、Ⅱ 类和 Ⅳ 类 HDAC 亚型,尤其对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的 HDAC1、HDAC2 等亚型抑制活性更强。这种抑制作用直接升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使染色质结构松散,恢复抑癌基因的转录表达,从根源上阻断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信号。
具体而言,帕比司他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骨髓瘤作用:
一是重启细胞周期调控。HDAC 被抑制后,p21 等细胞周期抑制基因表达上调,阻止骨髓瘤细胞从 G1 期进入 S 期,抑制细胞增殖。临床试验显示,帕比司他处理后,骨髓瘤细胞中 p21 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周期停滞比例增加。
二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帕比司他可激活凋亡相关基因(如 Bax、caspase 家族)的表达,同时抑制抗凋亡基因(如 Bcl-2),打破细胞存活与死亡的平衡。此外,非组蛋白(如 p53)的乙酰化水平升高可增强其稳定性和转录活性,进一步放大凋亡信号。
三是逆转耐药表型。多发性骨髓瘤常因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对硼替佐米等药物产生耐药,帕比司他通过恢复耐药相关基因(如热休克蛋白 HSP90 抑制基因)的表达,增强骨髓瘤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这也是其与硼替佐米联合使用协同增效的关键机制。
帕比司他与 HDAC 的相互作用还能调节肿瘤微环境。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异常相互作用会促进疾病进展,而帕比司他可抑制基质细胞分泌 IL-6、VEGF 等促瘤细胞因子,减少肿瘤细胞的营养支持和血管生成,间接抑制骨髓瘤生长。同时,HDAC 抑制可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改善免疫微环境。
与其他 HDAC 抑制剂相比,帕比司他对 HDAC 的抑制作用更强且谱更广,这使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更有效,但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需通过剂量调整平衡疗效与安全性,通常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使用以增强协同效应,同时降低单药剂量。
综上,帕比司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核心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 HDAC 活性,升高组蛋白及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恢复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耐药并调节肿瘤微环境。其疗效直接依赖于对 HDAC 的抑制作用,这种靶向表观遗传调控的方式,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在复发 / 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