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vosidenib 是什么类型的药物?主要作用靶点是什么?

2025-08-17

ivosidenib 是什么类型的药物?主要作用靶点是什么?

ivosidenib(中文通用名:艾伏尼布)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准靶向药物,属于小分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明确的靶点定位,使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部分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从药物分类来看,ivosidenib 属于代谢酶抑制剂,更具体地说是异柠檬酸脱氢酶 1(IDH1)选择性抑制剂。在抗肿瘤药物的大类中,它属于精准靶向治疗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通过广泛杀伤增殖细胞发挥作用不同,ivosidenib 仅针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脱靶毒性。这种特性使其成为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存在 IDH1 基因突变的患者群体。

ivosidenib 的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胞质内的异柠檬酸脱氢酶 1(IDH1)。IDH1 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代谢酶,正常生理功能是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 α- 酮戊二酸(α-KG),同时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还原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这一反应在细胞能量代谢和 redox 平衡维持中至关重要,同时 α-KG 作为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还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酶促反应和表观遗传修饰过程。

在病理状态下,当 IDH1 发生突变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 R132H,其次为 R132C、R132G 等),酶的催化活性发生改变,不再催化异柠檬酸生成 α-KG,而是异常催化 α-KG 还原生成 2 - 羟基戊二酸(2-HG)。2-HG 是一种致癌性代谢物,被称为 “致瘤代谢物”,它会竞争性抑制 α-KG 依赖的去甲基化酶(如组蛋白去甲基化酶、DNA 去甲基化酶 TET 家族蛋白等),导致细胞内表观遗传调控紊乱。

具体而言,2-HG 的蓄积会引起组蛋白过度甲基化和 DNA 甲基化异常,导致肿瘤抑制基因表达沉默、原癌基因异常激活,进而阻碍细胞分化,促使细胞持续处于未成熟的增殖状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这种机制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分化受阻,大量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中蓄积,引发疾病进展。在胆管癌等实体瘤中,IDH1 突变同样通过 2-HG 介导的表观遗传紊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ivosidenib 通过与突变 IDH1 的活性位点特异性结合,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它能精准识别并结合突变型 IDH1,阻止其催化生成 2-HG,从而降低细胞内 2-HG 水平。随着 2-HG 浓度下降,α-KG 依赖的去甲基化酶活性恢复,表观遗传调控紊乱得到纠正,受抑制的肿瘤抑制基因重新表达,最终促使肿瘤细胞恢复正常分化程序,抑制肿瘤增殖。

临床研究证实,ivosidenib 对 IDH1 突变的抑制具有高度特异性,对野生型 IDH1 的影响极小,这意味着它能在精准阻断致癌通路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细胞代谢的干扰,降低治疗相关毒性。这种特异性也是其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安全性更优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ivosidenib 是一种针对 IDH1 突变的选择性代谢酶抑制剂,属于精准靶向抗肿瘤药物。其核心作用靶点为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 1(IDH1),通过抑制突变 IDH1 的异常催化活性,减少致癌代谢物 2-HG 生成,纠正表观遗传紊乱,从而实现对 IDH1 突变相关肿瘤的治疗作用。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 AML、胆管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明确的临床价值,开启了基于代谢异常的肿瘤靶向治疗新方向。

上一篇:印度ivosidenib 的获批适应症有哪些?是否仅限 IDH1 突变患者?
下一篇:印度泊马度胺的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一致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