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帕纳替尼的生物利用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0 2025-08-16
依鲁替尼作为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其推荐起始剂量需根据治疗的血液肿瘤类型、患者体能状态及合并症情况综合确定,临床应用中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同时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 420mg,每日一次口服给药。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既往治疗(初治或复发 / 难治),该剂量均为标准起始剂量。临床研究显示,这一剂量可有效抑制 BTK 活性,实现持续的疾病控制。
对于伴有 17p 缺失、TP53 突变等高危因素的 CLL 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仍以 420mg / 日为标准。但对年龄≥75 岁或伴有轻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维持该剂量起始治疗,若出现不良反应再考虑调整。治疗期间需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高于 CLL/SLL,为每日 560mg,每日一次口服。这一剂量设定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在复发 / 难治性 MCL 患者中,560mg / 日剂量的客观缓解率达 68%,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且能带来更持久的缓解持续时间(中位 17.5 个月)。
初治 MCL 患者在联合治疗方案中,依鲁替尼的起始剂量同样为 560mg / 日,常与利妥昔单抗、化疗药物等联合使用。即使是老年 MCL 患者(≥65 岁),只要体能状态良好,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仍建议以标准剂量起始,后续根据耐受性调整。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 420mg,每日一次口服。这一剂量与 CLL/SLL 相同,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降低血清 IgM 水平,改善高黏滞综合征等症状,主要缓解率达 62%。
对于 MYD88 突变阳性的 WM 患者,420mg / 日剂量可实现深度缓解;而 MYD88 野生型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或联合治疗,但目前尚无明确的高剂量推荐,仍以 420mg / 日为起始,根据疗效调整。治疗需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
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 420mg,每日一次口服,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抗 CD20 治疗的复发 / 难治性患者。临床研究中该剂量的客观缓解率达 4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 19 个月,可满足多数患者的治疗需求。
无论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还是脾边缘区淋巴瘤,均统一采用 420mg / 日起始剂量,无需根据具体亚型调整。治疗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可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恢复后再以较低剂量继续。
当患者出现≥3 级不良反应(如严重感染、出血、房颤等)时,需考虑剂量调整。首次调整可降低至每日 280mg(CLL/SLL、WM、MZL)或 420mg(MCL);若不良反应持续,可进一步降至每日 140mg(CLL/SLL 等)或 280mg(MCL)。
对于伴有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B 级)的患者,所有适应症的起始剂量均需减半:CLL/SLL、WM、MZL 从 420mg / 日减至 210mg / 日,MCL 从 560mg / 日减至 280mg / 日。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级)患者禁用依鲁替尼。肾功能不全患者(包括透析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
依鲁替尼需空腹或餐后服用,整粒吞服胶囊,不可打开、咀嚼或碾碎。若漏服一次,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用下一剂量即可,避免因补服导致剂量过量。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强效 CYP3A4 抑制剂(如酮康唑、利托那韦),若必须使用,需降低依鲁替尼剂量并加强监测。
依鲁替尼的推荐起始剂量因肿瘤类型而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边缘区淋巴瘤为 420mg / 日;套细胞淋巴瘤为 560mg / 日,均为每日一次口服。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减半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禁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耐受性和合并症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在安全前提下实现最佳疗效,治疗需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