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商品名:Cabometyx、Cometriq 等)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因其能抑制超过 9 种酪氨酸激酶靶点而被称为 “广谱靶向药”。其核心作用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目前已获批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包括肾癌、肝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卡博替尼的适应症覆盖多个癌种,且在不同国家 / 地区的获批范围略有差异,主要包括:
晚期肾细胞癌(RCC):
用于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二线及以上治疗(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肝细胞癌(HCC):
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存结局。
甲状腺髓样癌(MTC):
用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尤其适用于进展性疾病患者。
其他(临床研究或超说明书使用):
如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等,需根据具体研究数据和患者情况谨慎使用。
卡博替尼通过抑制多个与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的靶点发挥作用,核心靶点包括:
血管生成相关靶点:
肿瘤增殖与转移相关靶点:
RET 原癌基因:抑制 RET 介导的信号通路,适用于 RET 突变相关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
MET 原癌基因:阻断 MET 扩增或突变导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AXL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药性产生。
其他靶点:KIT、FLT3、TIE2 等,进一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通过多靶点协同,卡博替尼既能 “切断” 肿瘤血供,又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从而实现对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效果。
卡博替尼的不良反应与其多靶点作用相关,部分毒性发生率较高,需密切管理:
胃肠道反应:
皮肤及毛发反应:
心血管及代谢异常:
高血压(发生率约 40%,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用降压药控制);
蛋白尿(肾脏损伤信号,需定期查尿常规,严重时需停药);
血栓事件(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少见但严重,需警惕)。
其他:
用药前评估:
治疗中监测:
血压:每周监测,高血压未控制时需暂停用药;
蛋白尿:每 4 周查尿常规,尿蛋白≥3 + 时需进一步检查(如 24 小时尿蛋白),严重时停药;
出血症状:如出现呕血、黑便、咯血等,立即停药并就医;
掌跖红肿综合征:出现时可调整剂量,同时加强皮肤护理(如避免摩擦、使用润肤剂)。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强效 CYP3A4 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合用,可能升高血药浓度,增加毒性;
避免与强效 CYP3A4 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合用,可能降低疗效;
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特殊人群:
卡博替尼凭借其多靶点优势,在多种难治性实体瘤中展现了显著疗效。例如:
在肾癌治疗中,与传统靶向药相比,卡博替尼可延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至 21.4 个月(vs 16.5 个月);
在肝癌二线治疗中,中位总生存期达 10.2 个月(vs 8.0 个月,安慰剂组);
在甲状腺髓样癌中,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11.2 个月 vs 4.0 个月,安慰剂组)。
其 “广谱” 特性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需注意管理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特别提醒:卡博替尼为处方药,必须在肿瘤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治疗期间需密切配合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