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是第三代口服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具有高度选择性,主要针对 EGFR 敏感突变(如外显子 19 缺失、L858R)和 EGFR T790M 耐药突变,同时对野生型 EGFR 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安全性更优。它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 突变治疗领域的核心药物之一,尤其在耐药后治疗和一线治疗中均有重要地位。
奥希替尼的获批适应症覆盖 NSCLC 的多个治疗阶段,具体包括:
一线治疗:用于治疗携带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或外显子 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经 FDA /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检测确认)。
二线 / 后线治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第一代或第二代 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经检测确认存在 EGFR T790M 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
辅助治疗:用于完全切除的 EGFR 敏感突变 NSCLC 患者的辅助治疗(术后防止复发),适用于 IB-IIIA 期患者,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因能穿透血脑屏障,对 EGFR 突变 NSCLC 合并脑转移或脑膜转移的患者有明确疗效,可作为优先选择。
奥希替尼的核心优势在于高选择性抑制突变型 EGFR,具体机制如下:
靶向结合:药物分子与 EGFR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结合,且对突变型 EGFR(包括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的亲和力显著高于野生型 EGFR。
不可逆抑制:与 EGFR 的半胱氨酸残基(C797)形成共价键,不可逆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下游 RAS/RAF/MEK/ERK 和 PI3K/Akt 等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
穿透血脑屏障:分子结构特殊,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因此对脑转移病灶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前两代 TKI。
奥希替尼的不良反应整体较前两代 TKI 更温和,主要包括:
皮肤及附件反应:
胃肠道反应: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
用药前评估:
必须通过基因检测确认 EGFR 敏感突变(一线)或 T790M 突变(二线),避免盲目用药。
排查 ILD / 肺炎病史,此类患者慎用(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评估心脏基础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衰),监测基线 QT 间期。
治疗中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奥希替尼是 EGFR 突变 NSCLC 治疗的里程碑药物,其临床价值体现在:
一线治疗:对比第一代 TKI(吉非替尼 / 厄洛替尼),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且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更优(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进展风险)。
二线治疗:为 T790M 突变耐药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解决了前两代 TKI 的主要耐药难题。
辅助治疗:显著降低 EGFR 突变 NSCLC 术后复发风险,尤其对淋巴结阳性患者获益更明显。
其高选择性和血脑屏障穿透性使其成为目前 EGFR 突变 NSCLC 的首选药物之一,且长期安全性良好,患者耐受性较高。
特别提醒:奥希替尼为处方药,必须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