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他胺(商品名:Erleada 等)是一种口服的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它通过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的激活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前列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靶向药物。
阿帕他胺的获批适应症聚焦于前列腺癌的特定进展阶段,具体包括:
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激素(如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及后续信号传导。阿帕他胺通过以下方式阻断雄激素受体通路:
竞争性结合:与雄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域高亲和力结合,阻止雄激素(如睾酮、双氢睾酮)与其结合;
抑制受体激活:即使少量雄激素结合,阿帕他胺也能抑制受体的构象变化,阻止其激活;
阻断核转运与转录:抑制雄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同时阻止其与 DNA 中的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通过上述机制,阿帕他胺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缓疾病进展。
给药方式:口服,每日 1 次,每次 240mg(4 片 60mg 片剂),整片吞服,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不可咀嚼、压碎或溶解。
联合用药:治疗期间需持续接受去势治疗(如 GnRH 类似物注射,或已行双侧睾丸切除术),以维持睾酮水平处于去势状态(<50ng/dL)。
治疗周期: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如肿瘤转移、症状恶化)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剂量调整:若出现 3 级或 4 级不良反应(如严重皮疹、癫痫发作等),需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可降低剂量(如减至 180mg / 日,再至 120mg / 日),若仍无法耐受则需永久停药,具体遵医嘱。
阿帕他胺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对雄激素受体的阻断及全身作用相关,常见包括:
皮肤及皮下组织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
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胃肠道反应:
恶心、腹泻(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或对症处理);
食欲下降。
其他:
严重不良反应(如重度皮疹、过敏性反应、癫痫发作)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用药前评估:
皮肤状况:有严重皮肤病史者需谨慎,用药前需排除活动性皮肤疾病。
癫痫风险:有癫痫病史、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如中风)或正在使用可能降低癫痫阈值药物(如抗抑郁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需评估风险后使用。
甲状腺功能:用药前需检测基线甲状腺功能(如 TSH、T3、T4),以便后续监测。
治疗中监测:
皮肤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广泛性皮疹、水疱或伴发热,需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
甲状腺功能:每 3 个月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若出现甲减,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
血糖与血压: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尤其是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
跌倒风险:老年患者需注意预防跌倒,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体位变化。
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阿帕他胺可能致胎儿 harm,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需停止哺乳。
肝功能不全患者: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数据有限,需谨慎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包括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多项关键临床试验(如 SPARTAN、TITAN)证实了阿帕他胺的临床获益:
阿帕他胺凭借其高效的雄激素受体阻断作用,为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非转移性去势抵抗阶段)提供了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选择。
特别提醒:阿帕他胺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监测不良反应,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